回老家
从城里走的时候太阳很大,碧空万里,到老家却涌起了大雾
雾是江油的,沿涪江而来
还好,不久雾就散了
我知道,太阳这下出来,要等到落山了
父亲依旧躺在床上,半闭着眼
床上的罩子已在他吃安宁那晚上扯下了
跟着大哥过去站在父亲床面前,不知说什么话
大哥叫了声DA,我没叫
我没叫DA的欲望
例行公事地问了几句,不外乎是吃没吃,疼没疼,就撤退出病房了
在厨房和母亲摆了几句,母亲叫苦连天,说老太爷又不疼了吃得到点儿饭了,不晓得要拖到何年何月
听母亲的口气,倒是希望父亲早点死
我理解母亲,父亲得病一年她伺候了一年,父亲得的又是不治之症,脾气向来育又恶劣,母亲该做的她都做了,而且做得和好
其实,我也是这种想法,这病魔太消磨人了,消磨病人,也消磨活人
父亲自己也是这个想法,否则他吃什么安宁干吗?这个时候,我们都责怪起中国的法律来,为什么不允许安乐死?父亲依旧暴烈,并不像古人所言,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
而是更加地尖锐,更加地刻薄和阴暗
有一天父亲使唤母亲,母亲没听见,父亲就骂母亲球把耳朵日聋了
我不认为母亲就该受他这么多苦,这么多罪,这不符合人人平等的原则
我有时在想,假如现在得病的是母亲,也像他一样刻薄,他受得了吗?上帝用癌来惩罚自私尖刻而又独断专行的父亲,父亲则将惩罚转嫁给母亲
我敢说这不是上帝的意思
说起照片,一张完整的“全家福”照片,在我二十多年的人生长河记忆里,它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
记得小时候,爷爷、奶奶那破旧的堂屋中,有一个不起眼的玻璃小相框,里面有一些发黄的大大小小的相片
可我睁大了双眼,却都没有发现有一张是属于爷爷、奶奶和父母辈的“全家福”
也许在那样经济落后、贫穷的年代,花钱只为照一张相片,是一种奢侈
到了我们这一代,那时由于父亲在离家很远的铁路上工作,一年四季与母亲和我们子女们聚少离多,再加上我们几个子女上学的沉重负担,“全家福”照片,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忘忽略了
记得我刚念高中时,曾有一次对身体一直健康无恙的父亲说,希望有空时我们一家八口去照相馆照一张“全家福”相片来做纪念,当时父亲却毫不在意对我说不用急,他说再过几年就是人们非常向往的2000年,到那时我们一家人再来照一张有纪念意义的千禧年“全家福”,那不是更好! 然而,让母亲和我们子女万没有料到的是,我辛劳一生退休不久的父亲,却在92年我上高二那一年,被医生查出患有食道癌晚期,在短短的两月就离开我们一家人,撤手而去
从此,完整的“全家福”照片,就成了我心中一种深深的伤痛
父亲去世之后,接着哥、姐们相继结婚另组新家,我到外地一所学院念书,毕业后忙于奔波寻找自己人生位置,与家里人接触就渐渐稀少起来,留下母亲一人孤单冷清地生活
有些事情使我们难以忘怀
曾经有一些人使我们很难放手
片刻,豪雨又落,昂首望,房屋掩映烟雨中,俯首见,长檐落泪穿石阶
及及老屋,斑驳陆离仍旧,却不见那年人,先祖墓前数语,闻己耳,无人应,纵有万千语,更与何人说?几何个年龄,留得孤冢听雨,哑然独思,心中悯而涕随雨下
村头的几棵碗口粗的白果树,也不知是哪年栽的,固然满树的黄叶还不及以言宏伟,但却是秋天里最特殊最有魅力的开放
她黄得像金,纯得像玉
她是秋天里最冷艳绝美的得意,也是秋天里最冷艳绝美的摇落
尽管是一树黄叶仍旧一地黄叶,老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怦然心动,恋恋不舍